9月19日,雄安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新动力,300152.SZ)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消息一出,9月22日公司股价开盘大跌,截至午间收盘,跌幅达15.3%,报收2.27元/股,总市值降至16.18亿元。这一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而ST新动力近一年来屡屡受到监管处罚,背后原因值得深入剖析。 阅读量:10591
2025年9月12日,一则重磅消息在金融圈炸开:恒丰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以6150万元罚款。与此同时,王洋、魏会敏等6名责任人也受到警告与罚款的处罚。这一巨额罚单不仅让恒丰银行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内部管理与合规体系的深度审视。 阅读量:14372
作为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的一种表现,违规借贷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从违纪违法人员出借资金的来源看,主要有以下情形:有的党员干部利用自有资金;有的则“空手套白狼”,通过低息贷款或向管理服务对象借款
2024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农村商业银行、呼和浩特金谷农村商业银行以及赤峰元宝山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农商银行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法规,被分别罚款186.3万元、93.3万元和114.3万元。这一系列处罚不仅反映了这些银行在合规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暴露出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亟需引起行业的重视和反思。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次对兴业银行施以罚款和警告,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系列处罚事件不仅反映了兴业银行在合规经营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揭示了当前银行业风控的重要性。
近年来,河北省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然而,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河北省多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处罚,暴露出其在贷后管理和合规经营方面存在的系统性违规乱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声誉,也对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39.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89.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比43.1%;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2.8万亿元,同比增长4.5%,占比16.6%。
近年来,财达证券因其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频频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显示出其在合规管理上的严重不足。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注册的券商,财达证券自2002年成立以来,注册资本达到32.45亿元,并于2021年成功登陆沪市主板。尽管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近年来的监管记录却令人堪忧。
2024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揭示了汇潮支付有限公司因多项违规行为而受到的严厉处罚。该公司因未能遵循商户管理和账户管理规定,以及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处以128万元的罚款。此事件再次凸显了金融监管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金融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2024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对昆明官渡农村合作银行作出行政处罚,因其在多个方面存在违法行为,该行被处以警告并罚款85.3万元。这一决定反映了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合规性的高度重视,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近年来,金融领域的诚信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南太康农商银行的案例,正是对金融监管和企业诚信的重要警示。根据相关裁判文书的披露,多家企业实际控制人张青嵩通过一系列欺诈手段,累计骗取贷款金额高达30.545亿元,给银行和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
近期,中国证监会对9家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现场检查揭示了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多重问题。这次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这些机构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但结果却显示出一些机构在理解和落实这些规定上存在明显不足。
2024年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揭示了连连银通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连连支付”)因多项违规行为遭到重罚的情况。此次处罚金额高达518.54万元,成为了近年来支付行业监管的又一重要案例。
近年来,兴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的表现引人注目,但其多次因违规行为遭受处罚的事件,尤其是近期北京和福州两大分行的罚款,暴露出该行内控管理的重大隐患。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兴业银行的声誉,也反映出其在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